首页> 科技 > > 正文

公元756年,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,途经亳州时,却被亳州刺史闾丘晓

2023-06-22 14:53:28 来源:个人图书馆-longxin0616


(相关资料图)

公元756年,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,途经亳州时,却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杖杀,闾丘晓为何要杀害王昌龄,史书记载甚少,有一个叫张镐的人道出了真相。“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能够写出这样气魄的诗句,正是盛唐诗人王昌龄,他也是边塞诗的开创者,他的诗歌造诣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,这有才华的人,他的结局却是非常悲惨的。安史之乱爆发后,王昌龄在回家的途中,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杖杀,死在了快到家的路上,一代诗人就这么悲剧落幕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朝代,历经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,对当时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,可是唐朝在后来由盛转衰,安史之乱爆发,唐朝也开始走了下坡路,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军让唐朝军队吃尽了苦头。王昌龄当时已经六十岁,正在龙标担任官职,也就是现如今的湖南省怀化市,王昌龄担心还在北方的家人,于是简简单单收拾了行李,就准备回家乡,史料对这一段的记载并不多,只留下了寥寥数言——“世乱还乡里”。当王昌龄来到亳州的时候,战事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,当时的亳州处于战事前线,是叛军助攻的方向,战事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,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王昌龄出现在此地。王昌龄在亳州休整的时候,去拜访了亳州刺史闾丘晓,闾丘晓这个人心眼很小,嫉妒王昌龄的诗歌造诣,名气也不及王昌龄,而且王昌龄这个人的性格又不懂得内敛,有话直说,自然在朝廷中得罪了不少人。当时睢阳战事吃紧,睢阳里的将士们苦守了很久,等待援军,王昌龄向闾丘晓提出让他出兵前往睢阳支援友军,但是闾丘晓拒绝了,他并不想出兵,而且就算要出兵,也绝对不是让王昌龄一劝说,就出兵,这样让他的脸上无光。在被闾丘晓拒绝后,王昌龄非常愤慨,眼见劝说不行,直接就开始指责闾丘晓,怀疑他是不是和叛军勾结,等到睢阳被打下来之后,就投降叛军。闾丘晓一听,火冒三丈,觉得王昌龄根本就没有把他当回事,来到他的地盘上撒野,于是闾丘晓直接将王昌龄关押起来,派下人打探清楚这次王昌龄来亳州的目的之后,发现王昌龄这是属于无诏回家,这可是大罪。王昌龄不愿意低头认错,闾丘晓看见王昌龄死到临头还这么嘴硬,心里很不爽,直接把他杖杀了,王昌龄死后,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——张镐。张镐虽然和王昌龄并不算很熟悉,但是却很欣赏王昌龄的才华,他发誓要为查清楚王昌龄的死因,为他讨回公道。叛军攻打睢阳已经有一段时日了,朝廷对睢阳的战略重要性后知后觉,派遣张镐增兵支援睢阳,解叛军之围,张镐领命前往睢阳。张镐对亳州刺史的判断是,亳州和睢阳唇亡齿寒,如果睢阳沦陷,那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亳州,而之前三番两次让亳州刺史闾丘晓出兵支援睢阳,都被拒绝了,闾丘晓不出兵支援,很可能有了投靠叛军的念头。而好巧不巧的是王昌龄道出了闾丘晓的心事,闾丘晓只能将他杀人灭口,当张镐的军队赶到睢阳的时候,睢阳已经沦陷,张镐非常生气,当即去到亳州,找亳州刺史闾丘晓。张镐把闾丘晓抓起来后,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闾丘晓,不怒自威,而闾丘晓反问张镐:“为何把我抓起来,我又没有犯法,你私自对官员动刑,就不怕被怪罪下来。”张镐冷眼观望,问:“问我之前,先问问你自己,你对官员动刑,就不怕被怪罪?”闾丘晓当即明白了张镐的用意,原来他这是要给王昌龄报仇啊,于是解释道:“王昌龄无诏归家,这是死罪。”张镐觉得闾丘晓已经无可救药,说道:“死无对证,你怎么说都行,来人,用刑。”闾丘晓最终也死于杖杀。王昌龄是我国古代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,他有“七绝圣手”的美称,他的边塞诗大气蓬勃,放到今天也是一绝。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王昌龄的爱国情怀和他的诗歌造诣一样高,可是一生郁郁不得志,实在是可惜!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