猜你喜欢
更多>因一句“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”,刚刚出狱的周某火了,据说出狱当天有超过30家网红经纪公司赶着与其签约,更有人张口就开价200万元……蹭流量蹭到如此难看,成为近日舆论场中荒诞的一景。
流量时代,总有人莫名其妙蹿红。对“网红”的追逐、戏谑,满足了部分人的娱乐需求,如果纯属一笑,本也无伤大雅。但不少“网红”的成名过程却让人倍感惊悚。就拿周某来说,五年前他因偷电瓶车被捕入狱,却因一段雷人采访视频被解构追捧,各种“语录”、表情包一时成了大“IP”。五年后,本尊出狱,竟真有经纪公司前来“求合作”,是猎奇、是逐臭?不少网友满脑问号。
平心而论,法律对于周某的惩罚已经完成,他将来从事怎样的职业是其个人自由。但对于那些经纪公司而言,周某的“改过自新”并不值得关注,他过去甘当“废柴”的心态以及偷盗两千辆电瓶车的“劣迹”才是爆点。这样的人设,迎合着一些人对劳动的不屑、对规则的嘲弄等等,完全脱离了正常娱乐的范畴,纯粹是糟蹋公序良俗、恶搞世道人心。
心理学中有一种“尖叫效应”:在满是人群的街道中,如果有人突然歇斯底里地尖叫,往往能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。在互联网世界,这种效应正逐渐成为“流量贩子”信奉的金科玉律。十年前,“二环十三郎”“凤姐”横空出世;十年后,“霸座男”“地铁凤爪女”等此起彼伏。“赛博空间”像在上演一场精心排布的“审丑大戏”,一些正向的价值、宏大的内容也常常被拿来调侃。
“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会让文化精神枯萎”,今天,尼尔·波兹曼的警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。放眼网络,我们并不缺乏正能量的内容,只是有很多人在手机屏幕前放弃了自律,将碎片化时间消耗在了围观“奇葩”和八卦上。那些网红经纪公司也正是投其所好,才制造出这么多光怪陆离的流量。两者相互迎合,大众文化难免不被庸俗恶俗熏染。病态流量之下,常识公德何在?捧“臭红”是危险的警钟,更是网络的悲哀。(记者鲍南)
最新推荐
更多>